圆觉经感应网
标题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愿力超过了业力,业障病就化解了吗?

来源:圆觉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23-05-26 21:06:21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愿力超过了业力,业障病就化解了吗? 问:下面是香港同修的提问,弟子在协会做义工三年多了(这个大概是我们会里的义工),由于工作和家务,疏于听经念佛,经年受病苦折磨,身心常处于恐惧和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愿力超过了业力,业障病就化解了吗?

问:下面是香港同修的提问,弟子在协会做义工三年多了(这个大概是我们会里的义工),由于工作和家务,疏于听经念佛,经年受病苦折磨,身心常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这半年听经之后,知道一切法无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请问老法师,弟子想伏住对病苦的恐惧,是否先在家好好用功,等待稍能放下身心,再返回道场当义工,或者应在身体可以忍受的情况之下,继续在道场工作?

答:这个事情在家、在道场都可以,问题是你必须要建立信心,要发大愿。愿力超过了业力,你这个业障就化解了;你不能化解,说明你的业力比你的愿力更大,那你就没有法子了。讲到修行一定要记住,我们这么多年来,天天在叮咛,天天在嘱咐,一定要把三个根扎好。三个根扎好之后,连你的冤亲债主都佩服你、都尊重你。虽然来找你麻烦,他不会严重伤害你。他来找你是希望你真正用功修行证果,你就有能力超度他。如果你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你对他们是丝毫都帮不上忙,那他们的怨气就会直接干扰你。人同此心,人并不是死了就没有了,死了就没有了,那就好办。几十年前我开始讲经的时候就常常讲,我们没有成就,可千万不能死,为什么?死了就不得了,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这才是正理。

用什么方法?

在我们这种人业障深重,尤其生在这个时代,决定要靠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有把握往生,就是了生死出三界。把握在什么地方?我们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就出不去,所以必须要学习着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我来这个世间是旅行的、是作客的,这个地方是客栈,旅行的地方,不是我们的家,样样都要放下,不要执着、不要分别,这样念佛我们就有把握了。要持戒,要学《弟子规》、学《感应篇》、学十善业,为什么?这是做人的一个本分。无论在哪个世界,无论在哪一道,都应该要自己谦虚,尊重别人、敬爱别人,真正能做到舍己为人,有这么一点德行才能往生。你要问为什么?世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人都是上善之人,想想我们是不是上善?《十善业道》展开来对照对照,自己给自己打个分数,看能不能到九十分。大概到九十分,算是上善了,这才能往生。所以要认真用功努力。(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一0三 2008/10/10)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得胜狸猫强似虎,及时鸦鹊 得胜狸猫强似虎,及时鸦鹊

得胜狸猫强似虎,及时鸦鹊便欺雕古诗原文[挑错/完...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

得言不可以不察。...

得意之事,不可再作,得便 得意之事,不可再作,得便

得意之事,不可再作,得便宜处,不可再往。古诗原...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

得即高歌失即休,...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古诗原...

最新文章
佛教最著名的是哪4个问题? 佛教最著名的是哪4个问题?

佛教最著名的是哪4个问题?佛陀是如何解答的?佛陀...

佛教理论讲究“静”、心静 佛教理论讲究“静”、心静

佛教理论讲究“静”、心静则无杂念佛教重视人类心...

佛教文化:佛教何时传入五 佛教文化:佛教何时传入五

佛教文化:佛教何时传入五台山,为何成为文殊菩萨...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如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如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如来佛和释迦摩尼是一个人...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收徒和拜师是为了明确双方的责...

佛教智慧:我们应当用什么 佛教智慧:我们应当用什么

佛教智慧:我们应当用什么心态看这个世界?(深度...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索达吉堪布    ...

佛教曾经四次被灭,道教造 佛教曾经四次被灭,道教造

佛教曾经四次被灭,道教造反却没事,佛教三个特点...

佛教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佛教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佛教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67佛法既不讲唯物,又不...

佛教源于古印度,传遍了世 佛教源于古印度,传遍了世

佛教源于古印度,传遍了世界,却没有成为印度人的...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