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感应网
标题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能专注念佛,又能知道念了多少?

来源:圆觉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23-05-23 21:07:00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能专注念佛,又能知道念了多少?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五) 问:有人说每天念佛要念几千声、几万声才有用,但如何能专注念佛,又能知道自己念了多少? 答:记数念佛是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能专注念佛,又能知道念了多少?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五)

问:有人说每天念佛要念几千声、几万声才有用,但如何能专注念佛,又能知道自己念了多少?

答:记数念佛是一种方便法,为什么?让自己的意志能集中,减少妄念,因为有妄念你就不记得。所以记数念佛,在初学上讲很管用处。念熟了之后,妄念很少了,就不要记数。不要记数,记时间,譬如一天念几个小时,大概几个小时,自己要很清楚念多少声佛,用这种方式。功夫得力不得力,不是念佛念多少声的问题,而是什么?而是一心专注,这个就行。再跟你讲得明白一点,你心里头真的有佛,那叫念佛;口里念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头真有,到临命终时,十念一念决定得生。如果说一天纵然念个几万声,心里没有佛,心里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个十万声、二十万声都不管用,为什么?心里头没有佛。这个道理要懂。

心里头真有佛,真有佛,这个世间世缘自然就淡了,放下。念念跟阿弥陀佛都相应,这是真念佛人。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予人口实 予人口实

予人口实成语名称予人口实成语拼音yǔ rén kǒu shí成...

争先士卒 争先士卒

争先士卒成语名称争先士卒成语拼音zhēng xiān shì zú...

予齿去角 予齿去角

予齿去角成语名称予齿去角成语拼音yǔ chǐ qù jiǎo成...

予末小子 予末小子

予末小子成语名称予末小子成语拼音yú mò xiǎo zǐ成...

了然无闻 了然无闻

了然无闻成语名称了然无闻成语拼音le rán wú wén成语...

最新文章
佛教最著名的是哪4个问题? 佛教最著名的是哪4个问题?

佛教最著名的是哪4个问题?佛陀是如何解答的?佛陀...

佛教理论讲究“静”、心静 佛教理论讲究“静”、心静

佛教理论讲究“静”、心静则无杂念佛教重视人类心...

佛教文化:佛教何时传入五 佛教文化:佛教何时传入五

佛教文化:佛教何时传入五台山,为何成为文殊菩萨...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如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如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如来佛和释迦摩尼是一个人...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收徒和拜师是为了明确双方的责...

佛教智慧:我们应当用什么 佛教智慧:我们应当用什么

佛教智慧:我们应当用什么心态看这个世界?(深度...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索达吉堪布    ...

佛教曾经四次被灭,道教造 佛教曾经四次被灭,道教造

佛教曾经四次被灭,道教造反却没事,佛教三个特点...

佛教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佛教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佛教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67佛法既不讲唯物,又不...

佛教源于古印度,传遍了世 佛教源于古印度,传遍了世

佛教源于古印度,传遍了世界,却没有成为印度人的...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