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感应网
标题

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来源:圆觉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23-05-26 16:03:05
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
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这就称“寺”。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倍受历代王朝重视,认为佛教的思想有利于国家统治,并且对民众有教化作用,因此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永平十年,汉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法师迎请到了中国,开始就是鸿胪寺负责接待的。后来因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欢迎,就把两位法师留在了中国。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西面,按天竺僧伽蓝摩(该梵语的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样式为这两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这些房屋依照当时的习惯,也被东汉王朝称为“寺”。

因为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是当时朝廷直属的行政机构。它的目的就是翻译经典,再一个就是指导大众共同修行。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称谓越来越少,而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里面有藏经楼,起到了现在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很多读书人,如王阳明、朱熹、范仲淹这些大儒,都曾长时间在寺院里挂单读书。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讲座,当地老百姓都可以去听,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众共同修行的一个场所。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庙”在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寺”更长远,它是中国人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故又称为“宗庙”。《礼祀·祭法》中说:“天子至士,皆有宗庙”、“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在古代,“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成为祭祀中国的一切圣贤、神灵的处所,像大家都知道的: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我们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的。因为功能不一样,所以称谓也就不一样。

另外,皇宫的前殿也称为庙,所以朝廷也称为“庙堂”、“庙廊”。如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就有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了解了“寺”和“庙”的不同,就应该明白我们去寺院其实是去学习的,不是祈求神明保佑的,也就应该明白,去寺院并不是去从事什么迷信活动,寺院是开启人们智慧的地方。学佛之人,首先要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争妍斗艳 争妍斗艳

争妍斗艳成语名称争妍斗艳成语拼音zhēng yán dòu yà...

争强好胜 争强好胜

争强好胜成语名称争强好胜成语拼音zhēng qiáng hào s...

争强斗狠 争强斗狠

争强斗狠成语名称争强斗狠成语拼音zhēng qiáng dòu h...

争强显胜 争强显胜

争强显胜成语名称争强显胜成语拼音zhēng qiáng xiǎn ...

争前恐后 争前恐后

争前恐后成语名称争前恐后成语拼音zhēng qián kǒng h...

最新文章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修道者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修道者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修道者常见异思迁应如何避免?...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应对社交应酬中的酒肉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应对社交应酬中的酒肉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到底从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到底从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到底从哪里学起,学了这么多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应该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应该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应该如何看待死亡? 问:第...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是否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是否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是否可以参加娱乐活动? 摘自...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看待附体、神通、感应和...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几十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几十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几十年却仍在佛门外,这种人占...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六七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六七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六七年病痛很多,如何改变? 净...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几十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几十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几十年还在佛的门外,为什么?...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