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感应网
标题

佛教名词:禅观怎么理解

来源:圆觉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23-05-25 16:02:53
佛教名词:禅观怎么理解佛教名词:禅观对于佛教的名词,我相信很多的刚刚皈依的居士只知道几个比较浅显或者说是常用的词汇,而且对于意思也是一知
佛教名词:禅观怎么理解

佛教名词:禅观

对于佛教的名词,我相信很多的刚刚皈依的居士只知道几个比较浅显或者说是常用的词汇,而且对于意思也是一知半解,没有关系,万事开头难,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的,坚持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佛法中的很多的东西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而且在学习起来对于我们的帮助还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和我们的生活同样是密不可分的。

今天我们所讲的是佛教中一个比较不常见的问题,叫做“禅观”禅观中的“禅”是指集中意识后获得的心性统一和安定“观”同样就是观想的意思,指禅的境地里详细的思念,想念的对象。我们常说的“观佛”意思就是我们在观想佛像,在脑子中有一个尊佛佛很清晰的图像。然后就在想着佛陀的教化,想着佛陀的慈悲,这就是观佛。

禅观,是会让我们熟悉我们所观想的对象,至于是如何的熟悉,则是有很多不同的观想,我们在观想佛像,或者是某位菩萨的时候,其最终的意义是能够和佛陀的智慧从心灵上达到共鸣,让我们明白佛陀的智慧,诸佛菩萨的发心是什么样的,从而我们进行学习,就像是一个老师带领一群学生,学生在认识到这个老师的智慧的前提是一定要熟悉这个老师的风格和习惯,以及这个老师所能够交给我们的东西。这就是观想。

刚刚我们说到了很多种不同的观想法,下面就举例来说几种。一种是让心生成某种识体,比如观悲或者是观慧。在修行这种观想的时候,你应该努力将自己的心修行悲识或者是慧识,所观的对象是是你熟悉的过程自识转成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你观无常或者是无我的时候,无常或者无我即是心所要理解的对象,确定这是你所观的。

另外的一种观想是,你如果观想佛的善良的品性,愿自己也有,则佛陀的这些品性就是你观想的对象,这种禅观我们称之为是希求观,还有一种观想叫做省思观,就是令修道次第出现在自己的心中,也就是心念证悟的不同的顺序。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观想,并不是只有观想佛像才能够被称之为观想。

禅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的,一类是稳定的,一般我们所说的止,是稳定的禅观,而我们常说的观呢,则是分析性的,这两点一定不能够混淆了,至于所观,止与观所观的对象都可以是诸法终极实相或者说是任何一种现象,通常来说的话以推理追究诸法终极实相之观。最后所得是空,但是在修观空之止时,修者一心专注已确定之空义,而不加以分析。

因此,止观二者都观空,同样的,止观二者也都能观任何一种现象,全看心于对象起象作用了,止主要是稳定的禅观,为佛教徒和非佛教徒所共有,在佛教中,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都修止,而在大乘中,显教和密教都在休止,在这里只是简单的说明一下如何得止。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争先恐后 争先恐后

争先恐后成语名称争先恐后成语拼音zhēng xiān kǒng h...

天下最大恶行就是杀生 天下最大恶行就是杀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天地万物皆有灵气,原来这 天地万物皆有灵气,原来这

1996年4月,报载海南一位妇女,看到一只龟往她家墙...

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 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

隋唐时高僧,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讳名智凯...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放生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放生

[陈]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东海徐孝克撰夫太易无...

最新文章
佛教最著名的是哪4个问题? 佛教最著名的是哪4个问题?

佛教最著名的是哪4个问题?佛陀是如何解答的?佛陀...

佛教理论讲究“静”、心静 佛教理论讲究“静”、心静

佛教理论讲究“静”、心静则无杂念佛教重视人类心...

佛教文化:佛教何时传入五 佛教文化:佛教何时传入五

佛教文化:佛教何时传入五台山,为何成为文殊菩萨...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如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如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如来佛和释迦摩尼是一个人...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收徒和拜师是为了明确双方的责...

佛教智慧:我们应当用什么 佛教智慧:我们应当用什么

佛教智慧:我们应当用什么心态看这个世界?(深度...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索达吉堪布    ...

佛教曾经四次被灭,道教造 佛教曾经四次被灭,道教造

佛教曾经四次被灭,道教造反却没事,佛教三个特点...

佛教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佛教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佛教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67佛法既不讲唯物,又不...

佛教源于古印度,传遍了世 佛教源于古印度,传遍了世

佛教源于古印度,传遍了世界,却没有成为印度人的...

手机版 网站地图